福鼎市與浙南地區毗鄰,憑借地緣優勢,福鼎與浙南攜手成為“親密鄰居”。如今,以打造閩浙邊界最具活力、最具競爭力園區為目標的閩浙邊貿工業園區,已經成為承接浙南產業轉移、發展本地經濟的前沿陣地。
無獨有偶,在各縣(市、區)的“十二五”發展規劃中,一個個定位明確、規劃完善、生態環保的特色園區正成為招商引資的寶地。園區經濟以其良好的集聚效應,為寧德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筑巢引鳳
福鼎精心打造園區平臺
“對接長三角,建設大園區,發展大產業,爭當排頭兵”這是市委、市政府對福鼎提出的發展要求。憑借良好的區位、港口、資源、政策等優勢,福鼎挑起承接浙南和長三角經濟區產業轉移的重任有充足的底氣。
總體規劃面積達137.3平方公里的閩浙邊貿工業園區,就是福鼎市加快實施回歸、承接、項目帶動戰略的典范。通過整合福鼎現有的“一園十區”的園區資源,使之形成閩浙邊界最具活力、最具競爭力的項目承接平臺。
園區下轄制造業、總部經濟、臨港產業、現代服務業、白茶產業和旅游經濟六大組團。這六大組團基于不同定位,各展其能,推進園區三大產業的均衡發展。制造業組團是該園區的核心區,地處福鼎市區東南部的雙岳墾區,是福鼎市城市“東擴、南移、面?!睉鹇缘闹匾M成部分。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光伏電子產業、醫藥化工、PU革等產業為主。
分類明確,潛力深厚,現在的閩浙邊貿工業園區就像一塊“強力磁”,吸引著眾多浙南地區、福鼎本土企業棲居發展,園區經濟的集聚效應也日益凸顯,從這組經濟數據可窺一斑:2011年,制造業組團315家規上企業共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340億元;目前在建企業有76家,年內可動工建設66家。一季度,151家園區企業完成產值65.2億元,增長77.1%,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成。
百花齊放
山區縣因地制宜覓出路
園區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福鼎按照“布局集中、產業聚集、資源集約、功能集成”的思路打造專業性工業園,實現從單個招商向集群招商轉變,從項目招商向園區招商轉變,這是福鼎市在產業發展道路上的“再出發”。
與沿??h市相比,山區縣的地理區位、立地條件、產業基礎都處于弱勢。雖然起點低,但是我市山區縣在園區建設上出奇出新,走出了一條發展特色園區經濟的道路。
例如,為鼓勵、吸引周寧籍在外經濟能人回鄉投資創業,促進域內外經濟良性互動發展。周寧大力實施“引鳳還巢”的“回歸工程”,海西民企回歸創業園就是周寧鄉賢回鄉的創業樂園。
柘榮縣則充分發揮獨特的資源生態和生物醫藥產業優勢,明確構筑海西藥城、生態養生城的核心戰略,確定了打造“百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壽寧縣加快承接浙南地區產業轉移,發展“道口經濟”,打造“南陽、武曲、際武、三祥、日陽浦”五大產業集聚平臺,它們將成為壽寧最重要的工業承載平臺。
屏南工業園區立足本地特色,以創建最具活力的生態型園區為目標,努力打造成集綠色食品、生物制造、旅游工藝、竹木家具于一體的新型工業平臺。
工業一直是古田發展的“短板”,為扭轉工業發展落后局面,憑借寧古路通車的有力契機,古田縣在大甲、杉洋騰出發展空間規劃建設萬畝工業園區。
隨著各縣市園區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園區經濟正以其完善的配套基礎設施、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高效優質的投資環境散發出無與倫比的吸引力,使寧德的工業發展不斷踏上新臺階。
■決策之路
項目招商與落地并舉
招商引資是園區經濟保持新鮮活力的“養分”,今年我市將著力辦好市委、市政府確定的11場招商活動,確保完成全年千億元招商引資任務。4月10日,在深圳的招商推介活動中,我市共對接簽約42個項目,總投資192.84億元,打響了今年招商引資戰役的第一槍。
針對部分園區出現項目“只見數字、不見影子”的現象,我市也提出兩項硬指標,去年簽約的“三維”合同項目開工率必須達到85%以上,今年簽約的“三維”合同項目開工率必須達到80%以上,從而保證招商與落地并舉、引資與到資齊抓。
市長鄭新聰在首季度經濟會上還特別提到山海協作問題,市政府接下來將對全市沿??h、山區縣的協作進行專題研究。在產業項目布局、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實施,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參照省里山海協作的做法,加強政策指導,落實資金項目,引導產業分工協作,延伸產業鏈條,做大產業集群,實現山海聯動、共同發展。
■記者手記
走“一園一業一特色”的發展之路
園區是工業發展、產業集聚的平臺,也是我們“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的載體。市委書記廖小軍在檢查活動點評會上不無感慨地說道:“與往年比,今年‘拉練’展示的工業園區,有氣勢、有規劃、有定位、有建設場面、有項目進駐?!?/p>
而在實際走訪中,我們仍能發現部分園區還存在著定位不科學、配套不完善、產業不集中的問題。發展園區經濟,勢必要走出求全求大、重規劃輕建設、重引資輕選資的誤區。不僅在規劃上要堅持“一園一業一特色”的思路,建設上更要注重量力而行、突出重點。
在園區的環保問題上,每個縣市在上項目時都格外重視生態優先、節約集約,這的確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環境容量是寧德最大的財富,也是寧德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要做到“項目寧可少一點,也要環保一點”,關鍵還是要落在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