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來到福鼎市店下鎮的福鼎市綠盛菌業專業合作社,正趕上亥窯村村民陳友發在采收杏鮑菇,陳友發告訴筆者,今年以來,他已采收杏鮑菇800公斤,按每公斤10元訂單收購價銷給合作社,比獨自賣向市場每公斤多0.5元,按這個收購價計算,今年2個菇房可收入3萬多元。陳友發家有4口人,兩個小孩在鎮上讀書,妻子在家務農,以前每年自己都在外打工,妻子在家務農,一年辛辛苦苦下來掙不到多少錢。今年春節回家過年,他得知福鼎市綠盛菌業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簽訂杏鮑菇訂單后,主動加入合作社,承包了2個杏鮑菇生產庫房,在家從事食用菌生產。
據了解,福鼎市綠盛菌業專業合作社于2011年8月份投入建設,2012年2月底完工投產,共有工廠化栽培房16間,加工包裝房4間,占地面積35畝,總投資2500多萬元,年可產珍稀食用菌500萬袋,生產杏鮑菇2000噸,預計年實現銷售收入2500萬元,利潤在30—35%,經濟效益良好。
據合作社理事長章學活介紹,自己原先在四川從事食用菌栽培,為響應寧德市人民政府“回歸”工程號召,并通過鎮優惠政策鼓勵回鄉創建了福鼎市綠盛菌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杏鮑菇工廠生產為主,建成一個集科研、技術培訓、開發、加工為一體得現代化高效環保、高科技生產得貿易型企業,生產技術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項目生產設備將采用國產最先進水平得專業設備,新建包括10000m2的廠房、自動化環境設備及實驗室、自動化機械設備、流轉器具等。通過項目實施、推廣及技術合作,掌握國內一流的杏鮑菇栽培生產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增強公司的整體實力,提升市場競爭力。
亥窯村主任方祖善告訴筆者,該合作社是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與菌農簽訂生產合同,為菌農提供菌種并負責技術服務和產品收購,合作社的“落戶”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問題,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破解了“外地打工、心掛家中”的難題。
合作市還倡導社會責任意識,為提高土地利用率,積極探索出菇后廢菌料循環利用技術??蓪U菌料免費提供給設施蔬菜種植基地進行土壤改良,同時收購周邊地區的玉米芯、 麩皮、米糠棉籽殼等農業秸稈資源為主要生產原料,帶動農戶致富。合作社計劃利用現有優良設施條件和技術力量,生產各類別、各級別菌種,提供給周邊菇農,帶動菇農致富。逐步實現合作社加農戶的方式,發揮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市場開拓、生產組織、質量控制、產品收購、價格調節上發揮作用,爭做我市食用菌行業龍頭企業,也為我市食用菌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