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提升的“比翼雙飛”?福鼎堅持工業項目為“綠色”讓路。在項目引進上,該市嚴格堅持環保審批,把生態可持續發展放在首位,提高建設項目引進門檻,自覺抵制高能耗、高污染項目,同時倒逼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打造“綠色”產業。今年以來,共審批項目96個,辦理項目竣工驗收、驗收備案34件,出具各類環保證明、意見、確認函118件,支持企業申報各類創優63家,完成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自查23家,辦理完成竣工環保驗收手續34家,發放排污許可證276本。
除了“綠色”審批和鐵腕治污外,福鼎還建立“綠色屏障”,開展“綠色創建”活動,提升城鄉宜居環境。修編完成《福鼎市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和《福鼎市鄉鎮生活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建立了“福鼎市生態補償基金”,重點支持南溪水庫、水北溪流域、桑園水庫、赤溪流域等重點流域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生態建設和恢復。同時,在全市范圍內積極開展“綠色學?!?、“綠色社區”、“生態鄉鎮”、“生態村”等一系列“綠色創建活動”,形成多層次廣范圍的創“綠”局面。目前,該市佳陽鄉、崳山鎮和崳山中灶村、秦嶼瀲城村已通過“省級生態鄉鎮”和“省級生態村”的驗收和命名。
生態建設,讓福鼎在發展中創造出“金山銀山”,也保護和留下了綠水青山。據有關部門監測,全市9、10月份城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降塵濃度低于省推薦標準要求,空氣質量為二級。飲用水源水質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達標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