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每年都有數萬億元被不公平地分配給占據壟斷地位的國企。它們占據著大量資源、土地和貸款,但效率低下
被稱為“共和國長子”的中國國有企業過去10年實力不斷得到增強。去年有73家內地公司躋身《財富》雜志全球500強,其中68家為國企。
這在15年前看起來是不可能實現的成功故事,當時數千家國企瀕臨倒閉,海外報道全是“經濟恐龍”將在一夜間崩塌,社會將出現動蕩。自那以后的改革成效顯著,但批評人士認為,中國國企的復興主要是依靠優惠政策、大規模補貼和市場壟斷來實現的。在漂亮的賬面數字之外,研究人員警告稱,許多國企巨頭都是浪費資源、扭曲市場的虧損機器。它們不斷下降的生產率可能威脅到中國政府未來十年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最近,圍繞國企是否需要“大修”的討論愈加激烈。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說:“每年都有數萬億元被不公平地分配給占據壟斷地位的國企。它們占據著大量資源、土地和貸款,但效率低下?!毙录悠聡⒋髮W高級研究員薄智躍說,內地國企已變得過于龐大和利潤豐厚,無法為國家和民眾帶來額外利益。
政府近年來試圖塑造積極形象,稱國企數量在下降,私人投資比例在增加。但數據顯示,國企在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水利和交通設備等行業所占比例從40%至95%不等。自2003年以來,中國領導人多次強調要改革國企體系。盡管如此,鮮見實際措施。2001年至2009年,國企年平均資產回報率約為8.16%,低于私企的12.9%。若排除優惠政策和補貼,國企的真實表現可能更糟。
鑒于官員在國企中有根深蒂固的利益,改革努力將遭遇政治阻力。國企和政府機構之間的密切關系還造成監管松散的問題,近年來出現一系列國企高管的丑聞案件。世行在《中國2030》報告中說,“改革是緊迫的?!敝袊鴼W盟商會最近也發出類似呼吁,“未來五年將至關重要……必須進行全面、急迫的改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