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華正新能源生產車間。
陽春三月,走進福鼎雙岳工業項目區,一棟棟標準化廠房錯落有致,在薛家山隧道、晨光等新項目建設施工現場,只見數十臺挖掘機在作業,工程運輸車來往穿梭,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目前,該項目區已成功引進華正新能源、藍星玻璃等一大批高新技術、新能源、環境友好型大產業項目入園,工業發展生機勃勃。
福鼎市精心打造招商引資、主動承接浙南和長三角經濟區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加快建設“一園十區”,努力把工業園區建設成為承載項目的平臺、投資熱土和創業樂園。幾年來,該市共引進項目371項,累計總投資215億元,現已初步形成汽摩配件、合成革生產加工、醫藥食品、泵閥特鋼、新能源等優勢產業。以上產業產值占該市工業總產值的75%,推進了全市產業結構的調整。
園區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福鼎按照“布局集中、產業聚集、資源集約、功能集成”的思路,全力打造專業性工業園,實現了從單個招商向集群招商轉變,從項目招商向園區招商轉變,陸續開辟了以省級工業園區福鼎工業園為龍頭的“一園十區”。 各個園區根據自己的定位,依托各自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開展招商引資,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園區經濟。福鼎工業園以醫藥食品、文具用品、通用機械、光伏產業、泵閥鑄造為特色產業,龍安工業項目區主要發展PU革及箱包等下游加工產品、鄰港重化產業,貫嶺、桐山岙里、山前鐵塘里、桐城江邊等項目區重點轉移城區化油器企業和承接汽摩配項目,打造汽摩配產業基地。同時加快環沙埕港開發建設步伐,引進福豐、鼎瑞、邁拓等鎳鐵合金大項目,江南造船、立新造船、創恒造船等大型船舶生產企業落戶店下東岐項目區及八楊公路臨港工業帶,主要生產國家重點鼓勵的遠洋漁船、大型船舶、工程船等。
目前,閩浙邊界最具活力、最具競爭力的項目承接平臺——閩浙邊貿工業園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