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又有1艘臺輪從沙埕港裝載一批福鼎鱸魚啟航臺灣。隨著閩臺經貿的快速發展,福鼎鱸魚深受臺灣消費者的青睞。據口岸統計,今年1至4月,福鼎銷往臺灣的鮮活鱸魚達1018噸,貨值528.89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55.68%和48.73%,占福鼎市養殖類水產品出口總額的18.33%,成為福鼎水產品出口新的增長點。
早在明代,福鼎的桐江鱸魚就與黃河鱸魚、長江鰣魚、太湖銀魚并稱為中國“四大名魚”。由于捕撈過度,這一品種近年來瀕臨滅絕。
為了拯救桐江鱸魚,在2007年“6·18”上,福建閩威實業集團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霽霖簽訂桐江鱸魚人工生物育種研究,隨后雙方合力解決北方鱸魚與南方鱸魚雜交育種和工廠化育苗的核心技術問題,使鱸魚產卵季節比自然海區提前了一個多月,一年產卵從一次變成了三次,育苗從原來的800萬尾猛增至2800萬尾,人 工培育的魚苗抗病能力增強,孵化率達95%,成活率達到61.3%,大大規避了傳統漁業的天然風險。
2011年福鼎鱸魚養殖產值突破5億元,還出口至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及港澳臺地區。2010年,福鼎市因養殖規模、產量均為全國同等縣(市)之首,被農業部授予“中國鱸魚之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