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沿福鼎市桐山溪溯流而上,筆者日前來到南溪水庫上游的疊石鄉茭陽村,只見一條溪流自村中穿流而過,清水潺潺。村道邊一名保潔員正在把垃圾桶內的垃圾清理到垃圾中轉車,集中運往新建的燜燒爐處理。
(福鼎記者站 蔡雪玲)沿福鼎市桐山溪溯流而上,筆者日前來到南溪水庫上游的疊石鄉茭陽村,只見一條溪流自村中穿流而過,清水潺潺。村道邊一名保潔員正在把垃圾桶內的垃圾清理到垃圾中轉車,集中運往新建的燜燒爐處理。
茭陽村地處福鼎市西北部,位于南溪庫區上游,是城區飲用水源保護中心區。前幾年,隨著“造福工程”和移民搬遷力度的不斷深入,一些偏遠山區人口逐步向中心村聚集,村民們為圖方便,養成垃圾掃在街上、順手拋到溪中的不良習慣。茭陽村支書林賽英說:“村中現在有垃圾桶50多個,一輛垃圾中轉車,一座水廁和一座旱廁,一個燜燒爐,共投入30多萬元,都來自于生態補償資金。能有今天的山清水秀,是生態補償機制造福了百姓,也守護了福鼎城區20萬居民的‘大水缸’?!?/p>
這是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給該市環境帶來福祉的一個縮影。2010年,福鼎率先在全省建立縣級生態補償機制,出臺了《福鼎市重點流域生態補償資金暫行管理辦法》,按照“誰保護,誰得益”;“總量控制、有獎有罰”的原則,對該市重點流域上游的疊石鄉、貫嶺鎮、管陽鎮、磻溪鎮和桐山街道辦事處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補助,重點支持南溪水庫、水北溪流域、桑園水庫、赤溪流域等重點流域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生態建設和恢復。據了解,重點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補助資金總量一年一定,列入當年市級財政預算,按照先少后增的原則,逐年提高補助資金總量,年增長不低于10%。自2010年2月開始實施,兩年來共下達生態補償資金400萬元,補助重點流域鄉鎮36個生態環境保護建設項目實施,并對4個被寧德市授于生態鎮、村的單位予以獎勵,對7個村發放小額補助。重點流域上游鄉鎮基本做到項目跟著計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補償資金重點用在生態環境建設上,推動生態建設項目總投資1100多萬元。管陽鎮重點施行了管陽溪源頭西昆村河道整治,整治河道2800米,修建護堤2600多米,并攔截景觀水面,總投資100萬元;前岐鎮實施總投資為400萬元的福東溪清水工程,建立專門賬戶實行規范嚴格的管理,市生態補償資金一下撥即進入專戶管理,專門用于補充集鎮雨污管網建設資金;環保部門實施飲用水源保護區南溪水庫庫區路障和警示牌建設,保護飲用水源安全,發揮補償資金推動重點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作用。
漫步福鼎桐山溪畔,欣賞著清澈的溪水映襯著凝碧攏翠的山巒,群鳥時飛時落,兩岸綠化帶鮮花盛開,綠草如茵,美景怡人。早鍛煉的市民劉大爺高興地說:“桐山溪流域經過這幾年的整治變得越來越美了,愿溪水永遠能這樣保持潔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