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企業像經營自己的車間一樣經營基地,農戶則像車間工人一樣規范操作。閩威現代農業高科技示范基地是福鼎市探索工業化農業發展模式的一個縮影。
福鼎作為農業大市,“三農”問題一度困擾當地經濟發展。如今,福鼎“農業”的概念悄然改變,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傳統農業正向現代農業華麗轉身。
規模經濟成發展新引擎
標準化、規?;a,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形成規模經濟效應。這一規律,對現代農業亦然?!安蛔吖I化道路,福鼎難以發展,不鍛造工業翅膀,福鼎難以騰飛”,福鼎市決策者達成共識。
2003年,“工業立市,農業強市”響亮提出,福鼎打出強力推進工業主體園區化的第一張牌。
2004年,福鼎工業園區建設啟動。蔬菜采摘了,生豬出欄了,牛奶擠出了……品牌化的農產品產量上來了,福鼎將其大部分送上農業流水線的第二車間:生產鏈以工業化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上世紀末,前岐鎮與福鼎大多數農業鄉鎮一樣,農業是“插花式”零亂種植。一個農戶三四畝地,種八九個品種,販運不劃算不說,銷售更是困難?!叭ツ?,我和三個鄰居互換3畝土地,10畝土地連成一片,種大棚蔬菜,一畝地多賺3000元?!鼻搬聻炒迕耜惓珊就ㄟ^土地流轉,形成了自己的小農莊。
前岐鎮黨委書記曾慶游說,今年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產菜近億公斤,農民賣菜收入可達5000多萬元。
2007年以來,一大批農產品加工企業進駐福鼎工業園區,規模以上企業150家。截至今年10月,全市新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230家,輻射帶動20多萬農戶增收致富,實現年產值近20億元。
產業鏈提升價值
酒好也怕巷子深。福鼎人敏銳地意識到:要學會現代“吆喝”術,讓產品好賣,把產品賣好。
產業集群是產業化發展的高級形式,福鼎優化產業布局,不斷延長加工企業鏈和產業鏈,發展壯大農業加工產業集群。福鼎依托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健全企業和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目前已形成以福建閩威、海鷗水產、好口福食品等為龍頭,年主營業務收入上億元的食品加工產業。
這些企業在加工農產品的同時,大量吸納周邊地區的農產品。福鼎,逐漸成為閩浙邊界農產品加工流通中心,帶動周邊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
2007年,首屆中國白茶文化節會在福鼎破殼而出,一舉簽下10億元投資,各工業園區一時爆棚。
嘗到甜頭的福鼎市一發不可收拾。當年先后參加了全國主要的茶文化節(茶博會),參展企業覆蓋福鼎所有龍頭農業(茶業)企業。
不光茶文化節(茶博會),一批農業節會也為市民熟知,一批農業品牌叫響全國,3萬多農民經紀人實現市場信息聯網和互動,沃爾瑪、家樂福等全球商業巨頭先后在福鼎增設采購配送中心。
借助工業與商業理念,福鼎在廣袤田野上,建起工業化都市農業鏈,一批批“福鼎”產名優農產品,就這樣頂著綠色品牌桂冠,沿著四通八達的營銷網絡,賣向全國,走上日本、美國百姓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