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福鼎市茶業局獲悉,今年該市茶葉質量可追溯制度由標準園試點升級為示范區試點,首批5家(品品香、天湖、綠葉、譽達、天毫)茶葉龍頭企業在年內試點建立可追溯制度。福鼎市是福建省唯一一個全國種植業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建設示范區試點單位之一,目前全國僅4個,分別是北京(房山區)、浙江(安吉縣)、福建(福鼎市)、陜西(陜西省優農中心)。
全國茶葉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建設是在國家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的支持下,開展農業種植業在生產管理、質量控制、市場管理等方面,特別是投入品管理、生產檔案記錄、產品檢測和包裝標識方面的試點工作,重點在蔬菜、水果、茶葉產品中推行質量可追溯制度。進一步推廣運用產地編碼、產品編碼、投入品管理、生產檔案、基地產品檢測查驗、包裝標識等可追溯制度??勺匪葜贫仍诓枞~領域的應用,將實現茶葉“從土地到茶杯”的追溯機制。通過可追溯制度生產出來的每包茶葉都將擁有一個追溯碼,就像人的“身份證”一樣。在可追溯體系建設平臺上,將有專人對茶葉在種植、倉儲、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上進行信息采集、錄入、存檔,最后所有茶葉生產信息歸總到一個長串數字,成為茶葉的“身份證號”, 消費者通過這個號碼可以查詢到茶葉在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的所有信息。這種消費習慣將與國際接軌,也是未來食品綠色消費、有機消費的一項重要內容。
福鼎市早在2007年就開展了茶葉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建設工作,加強茶葉源頭體系建設。對茶園投入品的管理,加大對違禁投入品的查處力度,杜絕違禁投入品的銷售、使用。經常抽調市茶技站、植保站、土肥站技術人員,組成茶園投入品監管工作組負責對示范基地茶園的病蟲害情況、土壤情況等進行分區域統一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在投入品使用上實行統一技術指導,對茶園投入品做到統購、統供、統配、統施的“四統一”服務,規范使用,杜絕違禁投入品的流入。在茶葉生產季節,由市茶業發展領導小組牽頭,組織工商、技術監督、茶業農業執法大隊、供銷等相關部門組成茶葉生產加工質量安全整治工作小組,深入到各鄉鎮的農資經營網點,不定期開展茶園投入品的執法檢查工作,對存在違禁銷售現象茶園投入品的經營網點進行嚴厲處罰。在茶園投入品上,不斷完善茶園投入品檔案制度,印發《農藥使用登記表》、《肥料使用登記表》、《生產資料進倉登記表》等各種表格,對茶園投入品的進貨單位、數量、品種、單價、時間及使用過程的施用時間、數量、品種、防治病蟲的對象、劑量、間隔期等多項內容逐一進行詳細登記。在茶園田間管理上,印制了《茶葉生產登記表》,對基地茶園的管理人員職責,茶青采摘日期、次數、每次茶青產量、茶青等級評定、采摘工資,茶園除草時間、次數、除草工資,茶樹修剪時間、修剪工資等,茶葉加工過程中對從事茶葉加工的職工情況、職責,每批茶青進廠時間、數量、等級,加工后的每批成品茶數量、質量等,茶葉包裝過程中的包裝環境、每批茶葉包裝的數量、等級、品種都做了詳細的記錄,建立了完整的檔案。通過QS認證的茶業企業已實行了從茶葉生產加工到包裝出廠的茶類、等級、產地編碼、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企業名稱、產品認證情況等標識管理制度,保證了茶葉產品質量的可追溯。品品香、天湖、綠葉3家茶企的外包裝上,擁有茶葉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號碼,通過農業部建立的全國聯網的種植業產品質量追溯信息平臺,就可查詢相關茶葉生產信息。
福鼎市開展茶葉可追溯體系信息系統的建成,確保茶葉質量安全,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在全國茶葉質量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