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福建福鼎已從最初的幾家發展到200多家,成為當地最重要的農村市場主體。近日,福鼎聯社理事長蔡永欽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農信社對作為農村新型市場主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只是關注,更多的是投入資金進行幫扶,讓其社員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最終達到推進當地農村經濟產業化和市場化進程的目的。面對數量眾多、千差萬別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該聯社探索設計了新型貸款模式。
分類扶持
選取規范、經營良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重點支持對象
在福鼎長嶼海域,有千萬口嶄新的鋼結構網箱連成一片、漂浮在海面,海平面下幾十萬條鱸魚寄托著附近百戶農民的希望。使用這片海域的閩威水產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等資產抵押和擔保公司擔保,向福鼎聯社貸款3000萬元,用這筆資金建立了大型水產養殖、加工、銷售產業鏈,帶動了旗下2000多戶水產養殖戶共同致富。
據了解,早在2008年福鼎聯社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入調查中發現,由于經營品種、生產周期、生產方式、人員結構、地域等條件的差異,各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之間千差萬別,采用一刀切的信貸支持模式將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為此,他們選取了30家管理規范、經營良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重點支持對象,逐個進行摸底調查,建立信息檔案,并根據它們的經營管理模式,將其分為4種類型,擬定了4套信貸扶持方案,進行分類扶持。
福鼎聯社首先采取通過社員聯保的貸款模式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員共同簽訂聯保協議,成員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連帶關系,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對有雄厚資金實力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他們則采取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成員擔保、社員共享合作社資源的貸款模式。對于大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他們采取大型龍頭企業資產抵押或其他公司擔保模式,快速解決其資金需求的缺口。
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不斷壯大發展,福鼎聯社還推出了“合作社+農戶+基地”的三方共贏模式,農產品基地、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簽訂合作協議和聯保協議,哪一方缺少資金,可由另外兩方提供保證。
發展共贏
探索創新貸款方式,擴大擔保范圍,加快農村信用工程建設
福鼎市前岐蘑菇專業合作社是前歧鎮當地最早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它們通過社員聯保向福鼎聯社貸款200萬元,社員之間通力合作,組建起了統購統銷的利益共同體,統一采購、供應廣大社員所需的種、養殖材料,組織收購、銷售社員所生產的產品,引進菌種新技術、新品種,開展技術培訓、技術交流、技術咨詢。通過這種統一的經營管理模式,社里實現了成本最小、技術最優、利潤最大化。如今,該合作社成員超過了300人,并擁有了股份制專業交易市場,福鼎市因此也成為了全國聞名的“南菇北調”集散地。
目前,福鼎市農民合作社總數達240家出資總額超5億元,會(社)員總數達6萬多戶,經營范圍涉及茶葉、蔬菜、家禽、水產、畜牧、農機服務等項目,輻射帶動了10多萬農戶增收致富。
蔡永欽說,在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過程中,福鼎聯社針對各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不同情況,對貸款模式進行微調。這種根據不同“體材”量身定做的服務方式,給受到支持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都上緊了發條,加快馬力向前發展。另外,福鼎聯社在信貸資金上大力扶持的同時,還心貼心、手拉手地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全內控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全了“一章”即合作社章程,“三會”即理事會、監事會、社員代表大會,保證了社員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完善了“三制度”即財務制度、經營制度和分配制度,形成了獨立完整的財務核算體系,明確了合作社與農戶的利益關系,使其在發展上互補,利益上共享,實現合作社帶動農戶,農戶推動合作社發展的良性循環。
福鼎聯社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貸款模式已取得了明顯成效,形成了信用社支持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社員致富的農村經濟新格局。實現了農民增收、信用社增效、合作社發展的“三贏目標”,譜寫了信用社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