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各地普遍存在“用工難”問題,如何應對?
“依賴廉價勞動力發展已難以為繼,企業再不轉型升級將無工可用?!?/p>
“現在,寧可發展慢一點,也要積極主動轉型升級?!?/p>
近日,福鼎的黨政干部與企業主向記者如是說。
“用工難”,難在哪?
回想起幾個月前缺工的景象,福建華夏實業公司副總經理林木社仍心有余悸。
大年正月初八,公司就在門口掛起橫幅,擺起招聘地攤,連續開展10天招聘活動。咨詢者不少,登記者卻寥寥無幾,最終只招來6人。正月十八過后,公司人力資源部的3個人全都走出去招工,結果仍慘不忍睹,只有2人進廠。公司缺工達60多人!
幸虧,通過福鼎勞動部門建立的勞務協作“綠色通道”,華夏實業招來一批安徽、河南籍的工人。當前,新來員工正在培訓師的指導下,學習流水線操作。
其實,為留住員工,華夏實業頻頻打出“溫情牌”,可惜效果并不理想。用林木社的話說:“為留住人,什么招數都使了?!彼睦镆裁靼?,之所以出現“用工難”,主要在于公司開出的薪資與務工者的期望值有差距。
福鼎市勞動就業管理處主任楊桂明說,從福鼎勞動力市場的情況看,“用工難”主要表現為結構性短缺,最缺的是普工,即工廠流水線上的普通操作工。這種崗位技術含量低,工資待遇也低,也最難招到人。而掌握一定技術的高級工、技師等,企業都會開出額外條件,千方百計留住他們。
遠水解不了近渴
為幫助企業緩解“用工難”,從2009年起,福鼎就先后與河南、安徽、四川、江西、重慶、湖南、貴州、湖北等10多個省市建立長期勞務協作關系,并根據情況,在當地勞動力轉移招聘點和職高、職業技術學校建立長期勞務協作基地、勞務市場18個。
盡管這種勞務協作,有利于務工人員和用工單位對接,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需求,但林木社坦言,東部沿海的工資漲不上去,中西部地區的農民工“向東飛”的動力就不足,遠水難解近渴。
林木社介紹,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加強、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加速,中西部農民工來閩浙等地打工的欲望已大不如前。據其調查,目前重慶、四川、河南等地普工月薪約1500-2300元,而福鼎約1800-3000元,扣除物價等因素,福鼎薪資優勢并不明顯。但再加薪,卻是福鼎眾多企業不能承受之重。
從四川來華夏實業務工的陳富昆直言不諱:“雖然這里每月有3000多元,但吃住自己解決,一年也剩不了多少,而3歲的兒子還在老家。如果今年再無改善,明年就打算在家門口找工作,這樣,錢不過少掙幾百塊,卻能顧上家了?!?/p>
“培育本地勞動力,成為當務之急?!备6κ衅髽I家聯合會辦公室主任林品中說,他們聯合福鼎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經貿局、工業園區管委會等有關單位組織社區管理員、村勞動保障協管員,進家入戶,詳細掌握村(居)賦閑在家的未就業人員、新生勞動力等情況。同時,福鼎將投資2億元,在城郊鄭庫口建一個占地8畝的人力資源市場和就業服務中心,將其打造成閩浙邊界勞動力輸送中心,目前已進入征地階段。
轉型升級找出路
采訪中,福鼎不少企業主認識到:不轉型升級就無法提升企業利潤,也就無法支撐日漸上漲的勞動力成本,而無法改善工資待遇,就越會遭遇更嚴峻的“用工難”。惡性循環,企業的路只能越走越窄。
“我們已投資1500萬元,上馬新能源項目,預計50人可做5000多萬元產值?!痹诹帜旧缈磥?,這正是企業破解“用工難”的希望之所在。
而對當地眾多制造業企業而言,減少對工人的依賴,最直接的辦法是提升現有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如今,華正新能源、鼎盛超纖、格麗特等福鼎工業園區一些龍頭企業已行動起來。
華正新能源公司,去年引進一條鋰電池自動生產線,現已著手開建二期工程?!斑@將大幅改善車間生產條件與工資待遇?!倍麻L趙平介紹,去年該公司有600名員工,今年只需500人,其“秘密”就在于提高設備的自動化程度。
該公司車間安全管理員、來自安徽的董查斌,現在每月收入2800元,一想到有望大幅提升收入,他很是興奮:“每個人都憋足了勁干活。我們車間原有60人,通過設備改造現在只需30人,今年還要下降到25人。人少了,留下來的人分到的羹就多了?!?/p>
“政企要抱團發展,黨委政府與企業都認識到轉型升級的緊迫性,企業的轉型升級已等不起了?!备6κ形N?、常務副市長陳寧生表示,福鼎將大力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新興產業規?;?,以產業的升級再造從根本上跨過“用工難”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