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說:“希望是不幸者的第二靈魂?!?/p>
當學生因家境貧寒面臨輟學,身患重病的孩子和老人無錢醫治時,他們是不幸的,可他們遇見了鄧昌朝、鄧昌峰兄弟,他們無疑又是幸運的。16年來,數百名貧困孩子在兄弟倆的幫助下,重新踏入校門,數百名患有重癥的孩子和老人在他們的幫助下,重燃生活的希望。
日前,筆者見到了這對用愛心播撒希望的兄弟———福鼎市貫嶺鎮關工委副主任鄧昌朝和福鼎市佳陽鄉計生協會副會長鄧昌峰。
年過五旬,中等身材,皮膚黝黑,不善言辭,隨身帶著的包里裝滿了貧困學生的檔案和收款收據,這是鄧昌朝給筆者的第一印象。
福鼎市貫嶺鎮軍營村,偏遠而貧困。上世紀90年代,鄧昌朝任貫嶺鎮副鎮長,在他的幫助下,這個村的教育面貌才漸漸得以改觀。
鄧昌朝說,萌生捐助貧困學生的想法很偶然。1994年,他剛上任就到軍營村負責“農村奔小康”工作,進村一看,心都涼了。當時有很多農民到浙江打工,村里許多孩子沒有接受教育,不少上了學的也因貧困而輟學。要致富,教育先要搞上去。沒錢怎么辦?他把部分積蓄拿了出來,上任頭三個月的工資也捐了出來,先讓村里一些失學孩子重新回到學校。
在貫嶺鎮,類似軍營村的情況普遍存在,“個人力量畢竟有限,要發動更多人來捐助”,于是,鄧昌朝將鎮里的特困生逐一登記造冊,隨身揣著。每當有關部門領導到鎮里視察,他就找機會遞上特困生的材料。這招真奏效,很多領導都當場表示愿意捐助。
鄧昌朝傾注大量心血,為寒門學子圓上讀書夢而多方奔走,至今已幫助了432名貧困學生。人們稱他是“百姓身邊的慈善家”,但鄧昌朝總是謙虛地說,他只是牽線人,要感謝真正的資助者。
老鄧對于幫助過的學生,只有一個要求:今日受助,要永懷感恩之心。
今年2月7日下午3點多,一個女孩走進鄧昌朝的辦公室,拿出1萬元說:“要開學了,這些錢用來助學吧,請幫我轉交?!彼朽嵼x云,7年前受到資助,才順利走進大學。
2005年9月,鄭輝云和妹妹鄭燕冰分別考上閩江學院和福州大學,因父親患病家庭貧困,無力支付學費。鄧昌朝得知此事后,立即聯系有關部門,為兩姐妹籌措4000多元。有了這筆錢,加上親戚的幫忙,兩姐妹如期赴大學報到。如今,兩姐妹都有一份滿意的工作。鄭輝云說:“我要回報社會,感恩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p>
鄧昌朝熱心助學的名聲漸漸傳揚開來,上門求助者越來越多,這深深觸動了弟弟鄧昌峰,他也想加入慈善募捐的行列。佳陽鄉地處閩浙交界,經濟較為落后,在鄉計生協會工作的鄧昌峰,決定從幫助身患重病卻無錢醫治的孩子和老人入手。
2004年5月,鄧昌峰來到前岐鎮雙嶼村,偶然聽到村民議論,有一個患心臟病的孤兒病情極為嚴重,因無錢治療暫時寄放在雙嶼寺中。他心里咯噔一下,馬上趕往雙嶼寺,只見小女孩臉色發紫,連走路都十分困難?;氐郊?,鄧昌峰立即在親友間為小女孩籌集醫療費。消息傳開,當地機關、企業的愛心人士也紛紛捐款,短短20多天,就募集到5萬多元。經過專家及時救治,小女孩很快恢復了健康。
7年多來,經鄧昌峰幫助并送往全國各地醫院治療的貧困患者達228人。
在慈善之路上,鄧昌朝和鄧昌峰兄弟倆并肩前行,互相鼓勵,互相支持。
鄧昌朝幫助貧困女孩小麗繼續學業,鄧昌峰得知她奶奶患嚴重骨病無錢醫治,便募集救助款1.2萬元,替其聯系了上海的一家醫院;在鄧昌朝的牽線搭橋下,鄧昌峰先后資助了20多名貧困學子……
鄧昌朝常說:“世界上只有兩件事不能等,一件是盡孝道,一件是做善事?!毙值軅z的善舉仍在繼續,他們用愛心鑄就了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