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大學生‘村官’的意義和責任嗎?你能勝任一名‘村官’嗎?你了解大學生‘村官’的酸甜苦辣嗎?……”昨天,和平路街道與江蘇科技大學團委共同舉辦“大學生村官論壇”,這個街道的13位大學生“村官”,與有意向報考“村官”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們開展面對面交流、溝通。
交流中,13位大學生“村官”懷著就職以來的萬千感慨,以及經過磨礪后對自身事業追求的再思考,與學弟、學妹們交流互動,并以親身經歷現身說法,用鮮活的事例詮釋著大學生“村官”的職業內涵和愿景。
“我所任職的村是市區僅有的幾個漁業村之一,漁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與農民、市民有著很大的不同,如何以最短的時間理解他們,如何讓自己盡快地融入其中,如何在思考問題時運用‘漁民的思考方式’,這都是我任職初期時遇到的困擾。為此,我想了不少辦法……”2006屆村官黃靜現任和平路街道長江村黨總支書記,這位年輕的女孩用艱苦實干的經歷向大家展示著大學生“村官”轉型的艱難,以及成功轉型后廣闊的事業天地。
大學生“村官”丁淑芬,在進入角色半年之后,就結合城市社區的實際,大膽作為,牽頭為社區的“4050”就業困難群體創辦了“大嫂工作室”,解決了其中相當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2009屆大學生“村官”姚俊,研究生畢業后毅然選擇“村官”行列,兩年來她以技術優勢持續在工作中表現不俗……
這些生動的講述讓在校大學生感慨很深。小尹同學說:“雖然我早已決定報考大學生‘村官’,但今天我才對這一稱呼以及稱呼背后所蘊含的深刻意義有了真正的理解——它不僅給大學生一個施展抱負的舞臺,更重要的是,它也提醒我們,要做好準備,要能吃苦,要能真正地蹲到基層去,要不怕失敗和挫折,要對社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