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權力難受制衡 公司治理改革不到位
從行政任命“干部”到公開選拔“職業經理人”,社會各界普遍認為,央企乃至整個國有企業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正在走向成熟。
2009年6月,李榮融在與廣大網友的公開對話中說道,“未來國企改革的難點正是公司治理”。
一套完整的公司治理絕非國資委一家就可以做到,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需要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相結合,內部體現在按照公司法制定的公司結構,外部則需要資本市場、法制環境等諸多要素構成的環境。所以,改善央企的公司治理只靠國資委有些勢單力薄
從“陳久霖事件”到“陳同海案”,到2009年出現的“央企套保集體虧損事件”,再到“CCI行賄案”,這些事件無不與央企密切關聯。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上述案例非常典型地體現出了,由于央企的公司治理不到位,“一把手”沒有受到制衡的危害。
實際上,對于央企的公司治理問題,有關部門已經出臺了相關規定。但是,董事制度改革一度舉步維艱,以至于有人調侃為,“別以為馬身上劃幾個白道道就變成斑馬了”。
專家認為,真正實現公司治理,需要資本市場、法制環境等諸多要素構成的法制環境,需要盡快改變國資委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現狀
就在中央企業啟動近年來最大一次人事變動改革——對外公開招聘20名高管之時,另一則關于央企的新聞同樣吸引人們眼球:
不久前,全國工商聯公布了“2010中國民營企業500家”榜單,中國500家最大的民營企業的利潤加起來還不如兩家最能賺錢的央企。去年,中國移動凈利潤1458億元,中國石油凈利潤1033億元,兩者相加已經超過這500家民企的凈利潤總和。
隨著國資委前主任、央企改革先驅李榮融的身退,擺在繼任者面前的,是一個嚴峻而現實的問題:央企的利潤大蛋糕該如何切分。
兩個月前,媒體曝國家發改委試圖提高央企上交國家利潤比卻遭到國資委阻力。業內人士指出,民眾當然希望能夠用行政手段完成蛋糕的公平分配,然而,問題在于單純寄希望于一次皆大歡喜的全民分紅解決壟斷利潤公平分配的問題,似乎太不實際了。央企改革,需要沿襲法律路徑,建立完整的制度與機制,才能真正讓蛋糕切得更加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