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t5qkl"><label id="t5qkl"></label></tr>

    <p id="t5qkl"></p>
    <track id="t5qkl"></track>
    <acronym id="t5qkl"><strong id="t5qkl"></strong></acronym>
    您目前瀏覽 > 首頁 > 新聞資訊
    信息檢索:  搜索    人才搜索
    新聞中心
    您目前瀏覽 > 首頁 > 新聞資訊 > 焦點資訊 > 正文

    外國投資不再青睞中國?

    添加時間:2012/8/9 14:05:06    點擊數:1315    作者:    來源:福鼎人才網

          有生產要素價格正?;牟豢赡孓D趨勢,不可一概視為“投資環境惡化”
    主持人:

      中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6月,全國非金融領域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和實際使用外資數目均有下滑,而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出現了3%的同比下降。中國享有的外商投資沃土的美名是不是受到了威脅呢?請看報道。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6月中國外商直接投資(FDI)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20億美元,同比去年下滑6.9%。自今年以來,FDI已持續下滑,只在5月份時回漲了0.1%。

      路透財經亞洲策略師 韋恩·阿諾德(WAYNE ARNOLD):

      投資者在中國投資是看中了中國增長的潛力。中國的增長放緩了,全球經濟也放緩了,流動資金也減少了,因此投資者也會有所收斂。其實仍然是往好處發展,只是速度減慢了。

      中國商務部表示, 盡管歐元區的債務問題還未得到解決,今年上半年來自歐盟的直接投資同比上升了1.6%,達到35億美元。但是,來自10個亞洲國家,包括日本和菲律賓的投資下降了2.8%,來自美國的投資也下降了3.2%,至16億美元。

      渣打銀行大中華地區研究主管 史蒂芬·格林 (STEPHEN GREEN)

      中國,在中期看來,比如在未來5到10年,以兩位數的增長時期已經過了,以后5到10年的增長預期在7%和8%之間是很合理的。我們需要記住,中國已經是一個大經濟體,能夠以7%到8%的速度增長已經很不錯了。

      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2012年進行的世界投資前景調查亦顯示,由跨國公司評選的最受歡迎的東道國中,中國位列第一。

      主持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的近幾年,我們先是看到了中國出口增速從兩位數降至一位數,經常賬戶順差占比GDP顯著下降,現在又出現了FDI增速甚至是絕對值下降,究竟有哪些原因促成了這一結果?就這個問題今天我們請到了財新傳媒特約評論員李增新。

      主持人:我們之前從中國美國商會和中國歐盟商會那里也聽到了這樣的一些抱怨,說中國政策越來越偏袒于內資企業了,那就這個問題你怎么看待?

      李增新:現在確實有一些聲音是說,中國的投資環境是在惡化,但是我覺得這里面有很多因素,其實我們要逐一來看。那么首先,在短期來看我們確實是,比如說國際經濟形勢現在不好,美國經濟增長在放緩,歐元區的危機實際上還沒有解決,中國經濟增速也在下降,那么這種情況下我們知道,在中國的很多合資企業、外資企業其實他是出口大戶,他們所占的出口占中國的出口一半以上,那么在外需疲軟外需走弱的情況下,他的訂單在減少,他的投資動力肯定也在下降。那么這一塊我們就看到跨國企業為什么他們現在很多都是現金為王。

      另外一點呢就看長期的一些生產要素的價格因素變化,這里面最突出的就是勞動力的成本。那么,但是對于勞動力成本或者工資上漲,實際上是經過了很多年的壓抑的一個回歸正常的這么一個過程,特別是在我們現在的人口紅利在快速地消失,那么這種情況下包括勞動力的價格,包括資源和環境的一些成本,他們實際上都是一個正常的并且不可逆轉的一個大趨勢在里面。如果這種情況下有一些外資企業,他必須得靠這些廉價勞動力,或者對于資源或者能源的破壞來生存的話,如果這樣的企業活不下去了要遷出中國的話,我覺得那也沒有什么值得可惜的,這也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

      主持人:那還有一個問題,雖然我們在看這個片子的過程中,大家對中國經濟的長期趨勢還是比較樂觀的,但是也不認為資本在大量地流出。但是如果真的出現了這種情況,我們的政府到底應該有什么樣的作為?

      李增新:我覺得這個答案幾乎是政府需要做也不需要做。為什么說不需要做呢,是因為過去的這二十年我們的所謂對外經濟政策實際上就兩個核心,一個是出口,一個是外商直接投資FDI,那么在這一塊確實是過去這些年為我們的經濟做了很多的貢獻。但是隨著我們經濟基數在變大,隨著我們的這個對外的整合程度在提高,實際上很多弊端也開始顯露出來。比如說我們的外部經濟不平衡,比如說我們的制造業比服務業要發展得快得多,我們的服務業比較落后。另一點就是我們的國際資產和負債實際上是不匹配的。我們知道,我們通過比如說貿易順差,我們積累了很多,大量的這種外匯儲備,但是在外匯儲備中的一大部分又是持有的國外的政府的債券。政府債券實際上收益率是非常低的。而我們的外債70%是FDI,FDI實際上收益率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說我們為了吸引和積累外資我們花了巨大的代價,也就是說巨大的成本。那我想,現在我們看到這種出口的增速在下降,我們的經常賬戶順差占的比例在收窄,同時FDI也在下降,本身是自然的一個過程、趨勢,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政府是應當讓他發生,實現我們經濟的更持續更高效。

      但是另外一方面,其實我們也有需要可以做的,尤其是如果真的出現FDI大幅下降的時候,因為實際上并不是外資,甚至是內資不想投資,而是很多領域并沒有放開。比如說我們的電信業,比如說我們的教育、醫療,還有比如說民航,這些要不就是有玻璃門在那里阻擋著,要不然就是本身由政府設立限制,或者說國有企業在其中是壟斷地位。那么你真的還想讓FDI保持在一定合理的水平來增長的話,你完全可以放開這些行業讓他去做。

      那么第三點其實我想說,還有的就是說我們確實是看到發達國家現在是資金上是捉襟見肘的,尤其企業有可能沒有那么多現金去投資的時候。那我們看,實際上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加快放寬我們的資本賬戶?那能不能讓外資企業在中國發行人民幣債券,使他們能夠利用我們的高儲蓄率,使他們獲得他們的資金呢?

      主持人:那么我還聽到了一種說法,說中國現在其實缺的不是錢,缺的是FDI帶來的這種技術還有這種管理經驗。那么現在對他們的這種超國民待遇所帶來的這種對國內這些企業的打壓和這種影響,我想會不會有什么樣的這種批評?

      李增新:確實有這么一種說法,因為你引進了太多外資反而我們的內資企業沒有民主品牌或者民族工業,但我覺得這種說法其實是比較偏頗或者是比較短視的。因為我們仔細來看,任何一個行業,引入的競爭越多政府管的越少,倒實際上能夠真正培養出民族工業。我們看,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其實就是中國的汽車行業,正是因為你保護的太多,你設的限太多,我們才沒有發展出來真正國際品牌的汽車業。那么這一點其實最明顯的就是南美國家的經驗,任何你想用進口替代模式來發展自己工業的,最終一定會失敗的。

      那么另外一點呢就是我們中國有這種產業政策,“新興戰略產業”,我們政府要大力支持,其實這一點上也是比較短視或者是說得不償失的政策。因為以前中國的貿易量在全球占1%的時候,政府其實可以偷偷摸摸搞一些貓膩,說我去支持你這個行業去發展。但是到了今天你的貿易量已經占到了全球的10%,你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出口大國。這個時候你要是再去這么做,政府來支持行業的話,別人都看在眼里了。那么,現在其實有一個比較大的趨勢就是說,美國的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他有嚴重的結構性失業。那么這個時候包括美國的前財長和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薩默斯和現任的一些官員,比如說能源部長朱棣文,還有很多學者其實都在討論美國是不是也應該學習中國搞產業政策?但實際上,如果你所有的貿易伙伴都搞產業政策的話,離全球的貿易戰就不遠了?! ?br />

    發表評論
    目前共有 0 條評論
    特別聲明: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用戶名: 請先 登陸注冊
    驗證碼:

    福鼎人才網廣告
    最新評論
    Copyright(C)2003-2021 本站由福鼎市雅索軟件公司負責運營 / 常年法律顧問:福建惠爾律師事務所
    咨詢熱線:0593-6122009 E_mailto:webmaster@fdren.net
    國家版權局證號:閩作登字13-2008-L-0517號
    國家信息產業部ICP備案號:閩ICP備19001154號-1
    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_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_国语自产偷拍精品_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tr id="t5qkl"><label id="t5qkl"></label></tr>

    <p id="t5qkl"></p>
    <track id="t5qkl"></track>
    <acronym id="t5qkl"><strong id="t5qkl"></strong></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