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沈陽商戶歇業風潮
政府權力絕對化的行政習慣給人們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影響,商家為盡量減少損失,其預判是一個經濟人的正常選擇
【背景】由于擔憂在全運會之前遭受整治,沈陽部分店鋪主動采取關門停業的措施。
8月6日,關店潮達到高峰。據知情人士介紹,五愛街批發市場、東北汽配商貿市場、九路批發市場、北行商圈等商業繁華地帶的店鋪大多關門歇業。一般街道上的小超市、肉制品專賣店、水果店也紛紛關門大吉。一些餐館和理發店也宣布“放假”,暫停營業。微博上不少沈陽市民都抱怨日常生活因關店潮而受到嚴重影響。
據了解,沈陽將于2013年舉辦全國運動會,2012年1月,沈陽市召開“2012年打假工作會議”,啟動迎全運環境整治工作。沈陽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許文有要求從“到2013年全運會結束前,向制假售假違法犯罪展開新一輪凌厲攻勢”。
還有一些從事個體經營的業主表示,從上月起就屢屢聽聞取得合法經營證照的商戶被執法部門以安全、衛生等方面的原因處以高額罰款,甚至將營業員帶走。
對此現象,沈陽市委宣傳部官方微博“沈陽發布”稱,除正常管理外,并未采取集中整治行動,更未采取高額罰款措施,希望業戶勿信傳言,正常營業。但是在官方的回應中,一些商戶反映的隨意罰款現象未得到解釋。
那么,商戶主動關門停業以避開政府的迎全運環境整治行為,反映著政商之間怎樣的關系?沈陽官方回應稱并未采取集中整治行動,更未進行高額罰款,商家為什么對政府的回應不信任?
華南師范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唐昊認為,商家主動停業以避免遭受整治,根結在于政府權力絕對化的行政習慣給人們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影響。
唐昊表示,如今,政府的絕對權力越來越有實質性的內容,政府可控制的資源越來越多,而這種絕對權力的行使在很多地方不會受到更多外界的約束。比如政府為承辦某個大型活動,想要對整個城市進行整齊劃一的修理整治,甚至是全面的改造,在此過程中,市民或者商家并沒有太大的發言權,基本上是按照政府的意志來運作。此前中國很多地方政府為了承接大型活動項目,都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了徹底改造,有這些經驗在前,沈陽市即使真采取這種做法也不奇怪。
對于商家預先關門歇業,唐昊認為,商家的預判是比較靠譜的,惹不起躲得起,盡量減少損失,這是一個經濟人的正常選擇。政府澄清反而并沒有太多的根據,因為市民或者商家很難相信政府有自我節制的能力和愿望。
唐昊認為,若想解決此問題,必須要建立起從內部到外部對政府絕對權力進行約束的機制。很多事務政府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完全包攬,應該充分依靠民間組織的作用。當社會有一定的自治能力,比如沈陽的這些商鋪,如果有一個真正負責的行業協會,能夠從內部將他們的意志統和起來,并且形成全行業的自我保護能力,對政府的絕對權力也會產生很大制約,同時按照商業規則行事也會給商戶一定的指導性和安全感。
對于地方政府熱衷于承辦大型活動的現象,唐昊指出,這涉及到一個根本的問題——城市究竟是誰的城市,是市民的城市還是城市管理者的城市。舉辦大型活動,顯然對于管理者的政績和整個城市外在的評價和形象會有一個短期的效應,肯定是有利于主政者。對于市民來講,在此過程中會獲得一定的自豪感,城市基礎設施改造也會給市民帶來某些方便。但整個過程最重要的不是結果對誰有利,而是這個決策出臺本身是否體現了市民的意志,目前看來這個基本的程序是缺失的。如果將承辦大型活動的費用用于改善整個城市的民生和公共服務,也許更能體現市民的意志?!?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