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延安職業技術學院航運工程系08級學生曹博依然清楚地記得這一天――2011年1月12日。當天,在天津海事局組織召開的西部海員培養基地首批畢業生就業“雙選”暨推介會上,他如愿與中遠散貨運輸有限公司簽約,從此開始與海相伴的職業生涯。當他迫不及待地撥通遠在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隴頭村的家里電話時,聽到這個消息的父親曹志乾激動不已:“好啊,額娃娃有出息了……”
像曹博這樣順利就業成為海員的,在延安職業技術學院航運工程系的畢業生里還有很多。據統計,該系2008、2009級兩屆畢業生的197人中,除17人自主就業外,其余180人都與航運企業簽訂了就業協議,就業率高達100%。
不得不說,在當今大學生普遍面臨就業難的大環境下,一所高職院校的新設專業能夠有如此高的就業率,的確讓人眼前一亮。但記者深入采訪后發現,這一漂亮成績單的掩蓋之下,西部海員培養基地依然面臨著廣泛認知度不高、就業信息閉塞、學生就業渠道不暢等現實困境。
唯一的出口
“特別感謝天津海事局,他們把在西部培養海員當成自己的事業和本分,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努力,沒有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就沒有西部海員的今天?!辈稍L中,無論是延安市老促會會長李瑞支、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蘭培英,還是那些普通的學生及家長,他們都有著這樣不約而同的表達。
記者了解到,讓他們心存感激的,不僅在于天津海事人將航海意識引入西部,幫助老區人民在當地開辦航海類專業教育,更在于他們搭建平臺做推手,暢通西部海員的就業渠道,讓陜北娃真正走出大山,走向海洋。而這恰恰是推進西部海員發展的根本之路。
由于地域因素和經濟結構所限,在西部培養出來的海員在當地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只能到東部沿海地區就業。但延安西部海員培養基地建設時間較短,在航運界廣泛認知度較低,就業信息也比較閉塞,用延安職業技術學院航運工程系副主任王曄征的話說,一方面很多航運企業恐怕連在西部有這樣一所能自主培養海員的學校都不知道,更別說讓人家來學校里招學生了;另一方面學校也沒有和任何航運公司建立起聯系,就算是想要毛遂自薦,都不知該從哪里下手。
在天津海事局船員處處長王長青看來,目前西部海員培養基地確實在學生就業方面沒有形成廣泛認知度和競爭力,但這是在起步階段所必然面臨的困難?!斑@時候需要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伸手拉一把,就像不能把還沒學會游泳的孩子直接扔到大海里,怎么也得讓他先帶著救生圈在游泳池里練練吧?!彼蜗蟮乇扔鞯?。
就這樣,天津海事局努力搭建起“船員培訓―海事主管部門―船員用人單位”三位一體的橋梁,發揮海事部門的紐帶作用,有效履行在暢通就業渠道方面的政策指導、市場規范、技術支持和信息服務等職能,通過舉辦推介會、座談會、洽談會等有效形式,創造航運企業與中西部海員接觸、溝通的機會,把東部企業引進去、把西部海員帶出來,促進西部海員就業,將更多的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昂J戮譃槲覀兇罱ǖ钠脚_是我們學生實現就業的唯一出口?!蓖鯐险鬟@樣對記者說。
逐漸抽離的拐杖
盡管在幫助西部海員拓展就業渠道方面,天津海事局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可王長青認為,這種政府幫扶的模式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而對于延安職業技術學院來說,雖然眼下可以較為輕松地享受到高就業率的成果,但就自身長遠發展而言,政府幫扶的這一拐杖也必須逐漸抽離。
王長青告訴記者,一方面,隨著今后西部海員培養基地不斷發展壯大,海員培養數量逐年增多,屆時,單靠政府幫扶來牽線搭橋也無法全部解決其就業問題;另一方面,學校也只有真正面向市場,與航運企業保持良好的溝通聯系,及時掌握用人單位的需求和對學生的反饋情況,才能不斷改進教學質量,促進自身管理體系的完善與更新。
引入船員服務行業協會,依托行業協會的優質資源和集群優勢,共同為暢通西部海員就業渠道、推進西部海員發展而努力,這是天津海事局開始轉變角色的一次嘗試。
4月18日,西部海員就業協調會在天津海事局召開,來自天津市船員服務行業協會以及轄區內15家航運企業、船舶管理公司和船員外派機構的有關負責人匯聚一堂,共同為從根本上解決西部海員就業安置問題獻計獻策。
在聽完了延安市老促會和延安職業技術學院代表對近年來西部海員發展情況及目前面臨就業困境的介紹后,作為天津市船員服務行業協會會長單位,中遠散貨運輸有限公司船員管理中心副總經理劉玉寶在會上發出這樣的倡議:要建立起“市場運作、政府幫扶、戰略合作、長期保障”的西部海員發展模式,優先招錄和使用西部海員,增加在發展西部海員上的投入,關注西部海員成長,增強社會對西部海員的認同,創建西部海員品牌……當參會代表以熱烈的掌聲表示對這一倡議的鼎力支持時,坐在記者旁邊的王曄征難掩內心的喜悅,低聲說道:“今后,我們學生的就業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p>
向市場回歸
由政府幫扶逐漸向市場回歸,遵循市場的規律和法則,參與市場競爭,這是西部海員發展所面臨的必然選擇。然而,這條向市場回歸的道路該如何去走?怎樣才能做到既大步流星,又穩健從容?或許,一些航運企業和船員外派機構在會上發出的聲音格外值得傾聽。
北京鑫裕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每年外派的船員近6000人次,在人力資源總監黃小??磥?,向市場回歸的關鍵在于最大限度上滿足市場需求?!笆袌鲂枨笫鞘裁??答案其實很簡單,即最高的質量、最低的價格和最優的服務?!秉S小牛說,具體對西部海員培養基地而言,就是要努力提高培訓質量,使培養出來的西部海員最大限度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因此,他建議學校應該就已經上船就業的學生在企業的表現情況做一次實地調研,這樣一方面可以了解西部海員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究竟有哪些優勢和不足,好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和完善,另一方面這也是一次與企業深度溝通,了解市場需求的難得機會。
黃小牛的建議在很多與會代表中引起共鳴。劉玉寶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公司已經吸收了超過100名的西部海員,總的來看,這些海員大都來自貧困農村,因此對工作崗位很珍惜,踏實肯干,吃苦耐勞。但由于基礎薄弱,尤其是實操能力和英語水平較差,他們中的許多人還無法在船上獨當一面,也有個別海員單純看重收入,履約意識和服從意識尚有欠缺?!芭囵B西部海員不光要提高他們的理論和業務水平,學校還應加強對其進行思想教育,讓這些西部的孩子對海員和航海有個全新的認識。除了宣傳這一職業的收入優勢吸引更多人報考外,還應大力宣傳海員這一群體為整個航運經濟乃至國民經濟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宣傳他們身上所表現出的勇敢、團結、默默奉獻的精神,以增強職業自豪感?!眲⒂駥氄f
此外,王長青還建議西部海員培養要找準定位,凸顯鮮明特色,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這樣才能得到更多用人單位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