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瀏覽 > 首頁 >
新聞資訊
>
焦點資訊 > 正文
大學生就業難舊題待“新解” 治標更需治本
添加時間:2012/6/11 16:47:38 點擊數:1264 作者: 來源:福鼎人才網
當前,正值2012年大學生畢業生就業關鍵時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在7日舉行的“201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上透露,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為680萬人,總數比去年增加20萬人。
我國大學生就業現狀如何?一直存在的就業難如何解決?記者就此采訪了人社部負責人和相關專家。
經濟趨緊 大學生就業不容樂觀
信長星透露,目前,經濟下行對就業的影響在部分地區已有所顯現。東部沿海部分企業用人需求有所下降,招聘規??s減。人力資源市場一線觀察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招聘畢業生的企業同比下降12.3%,二季度企業招工趨于謹慎。
記者調研發現,1至4月,東部地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增速趨緩,占全國的比例也有所下降,而計劃招聘畢業生的企業也有所下降。
信長星指出,結構性矛盾是當前大學生就業的主要難題。一方面,專業結構與市場需求不適應,部分工科類專業、技術類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而一些文科類專業、部分師范類專業供過于求。另一方面,知識能力結構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部分畢業生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實踐動手能力較弱,且就業期望與現實也有一些差距。
從整個就業市場來看,2012年城鎮需就業的勞動力達2500萬人,而近年來每年城鎮的新增崗位只有1200萬個。
“十二五”期間,高校畢業生總量將以3%的速度增長,年均規模達到700萬人。面對這樣的勞動力供需結構,大學生就業壓力將加大。
從全球范圍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國際勞工組織連續發布報告指出,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15歲至24歲青年人的就業形勢都十分嚴峻。
實名制監測有望全面鋪開
信長星說,人社部近年來始終將繼續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當前就業工作的首要任務。為此,人社部與其他部門積極拓展高校畢業生就業領域,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進一步暢通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城鄉基層、中西部就業的渠道,完善相關政策,使高校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同時,國家已開始試點對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實行實名制管理,以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動態跟蹤,及時向他們提供相關就業信息服務。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實名制信息監測將對2012屆應屆畢業生全面展開。
總體看,國家出臺的政策和幫扶措施不可謂不多,但不少大學生卻有自己的想法。畢業于某師范大學的張永健即是其中之一。
“我不是不想去基層,那里很缺教師?!比ツ戤厴I的張永健說,“但相比大城市,在基層我總感覺未來前途不明朗?!?br />
張永健的心思代表了很多大學生的擇業觀。他告訴記者,自己并不在乎起薪是多少,但很看重未來的發展。
“而且,同樣教10年書,在北京工作的可能有房有車,還有機會深造,而在鄉鎮就難說了?!彼f。
破題治標更需治本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認為,張永健的例子反映出的不僅僅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更反映了我國人才流動機制不暢所造成的后果——寧可暫時不就業也要留在“北上廣”。
“大學生愿意去國家機關、大國企,是因為它們有更好的社會保障和待遇?!敝袊嗣翊髮W教授鄭功成分析說,“我國要縮小行業間、城鄉間的差距,縮小收入、待遇、保障上的差距,否則人才很難自由流動?!?br />
鄭功成認為,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癥結在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F在制造業占的比重還是很大,服務業占比較小,壓縮了大學生的就業空間。
根據人社部統計,2011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221萬人。全國就業人員中,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占34.8%,第二產業就業人員占29.5%,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35.7%。
周天勇說,第三產業最能吸納就業,而扶持第三產業需要工商、稅務、財政等多個部門共同努力。
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王樹國指出,我們的教育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而企業用人則進入了“市場經濟時代”——教育資源的配置與市場需求不匹配,自然導致了很多大學生難就業。
截至2011年末,全國技能勞動者需求缺口達到640萬人。
“面對這一結構性矛盾,國家就應該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扶持技術類院校,加強對這類人才的培養?!敝芴煊抡f,“同時,給學習技術的學生更寬松的環境,比如給予他們減免學費等優惠政策?!?br />
鄭功成指出,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已經不是一個部門能夠做好的事情,需要政府從頂層設計入手,打破部委藩籬,出臺配套政策,才能治標治本。
特別聲明: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